Home | Sitemap | Contact Us

 

 
 
帳號:
密碼:
  忘記密碼加入會員

 

 

 
期刊瀏覽

 

標題 頸椎椎間盤突出症之核磁共振影像學表現分析
作者 黃善凱、王建楠、蘇世斌、葉昭宏
摘要

    背景:頸椎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常見的脊椎疾病,很多病患是在第一線門診被診斷而後轉介神經外科,骨科或復健科治療。過去對此一疾病單純就影像學上的探討文獻並不多見,因此本研究擬針對其核磁共振影像學(Magnetic Resonance Image, MRI)的表現加以分析,希望能提供臨床診療上之參考。
    材料與方法:本研究採回溯性研究( retrospective study),收集對象為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於台灣南部某醫學中心接受頸椎核磁共振檢查,來源包括門診、急診或是住院的病患,共680例,以病歷回顧方式,取得個案資料,含年齡、性別,及MRI的檢查報告,經刪除資料不全者,最後有519位頸椎椎間盤突出症病例進入本研究。
    結果:發現頸椎C5-6為最常見的突出節數,共363例;而突出的方向以中央型最常見,突出型態以椎間盤突出較椎間盤膨出常見,而椎間盤突出者又以突出型較擠出型多,分別為294例及290例;構造上壓迫位置以造成神經孔的狹窄最常見,其次為硬膜囊(thecal sac)的壓迫。519位病例中合併有骨刺的發生率為73.2%,以C5-6最常見,共311例。
    討論與結論:以往的研究多著重於腰椎椎間盤突出症的探討,對於頸椎椎間盤突出症,則著重於探討結構異常與臨床症狀、危險因子,外科治療適應症及外科手術方法之間的關係,單獨探討影像學上的結構異常,仍屬少數或是已經年代久遠,此研究利用影像學上的發現,和對頸椎椎間盤突出症解剖構造上的認知及定義,不只探討及印證舊有的觀念或共識,另外也更進一步研究結構上的異常,是否在彼此間存有一定的相關性。
 

關鍵字:頸椎椎間盤突出、頸椎椎間盤膨出、神經孔、硬膜囊
 

詳情請見CEPS 

 

 

回期刊列表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聯絡處:325桃園市龍潭區中興路168號
連絡我們:oma.org.tw@gmail.com
電話:03-4799595#325705 
傳真:03-4992578
   
郵政劃撥號:05358668 戶名:中華職業醫學會 統一編號:17603119
版權所有© 2010 OMA Taiwan All Rights Reserved.  網站建置:耀聖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