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
自1972年以來,事故傷害一直都在十大死因的前五位,更是臺灣0-14歲兒童與15-44歲青壯年的第一死因。在所有事故傷害類型中,跌倒墜落在歷年均名列前三名,是重要的議題。
本研究利用1986年到2007年的「死因統計」與「內政統計年報」來計算跌倒墜落的死亡率。「意外跌墜」按照國際詳細死因分類碼(ICD-9-CM),分為「墜落(E880, E881, E882,E884)」、「跌倒(E885, E886)」及「其他未明示(E883, E887, E888)」三大類。統計分析採用SPSS14.0,利用曲線估計(Curve Estimation)來檢定死亡率長期趨勢。研究結果顯示,臺灣地區從1986至2007年共計26,973人因跌倒墜落死亡,主要的類型為「由某一高度跌至另一高度(E884)」佔30.26%。22年來整體跌倒墜落死亡率男性(每10萬人口8.05)高於女性(每10萬人3.23),死亡趨勢沒有顯著的改變;65歲以上老人死亡率遠高於其他年齡層,其中又以70歲以上老人最為嚴重(死亡率每10萬人口49.03)。若將「跌倒」與「墜落」分層分析,70歲以上男、女性「跌倒」死亡率皆有明顯的下降,但是在70歲以上男性「墜落」死亡率有上升的趨勢、女性沒有明顯的改變。所有職業中跌倒墜落死亡率最高者為從事「生產員、染布工人、機械操作員、程式設計師……等非體力型勞工」、其次是「建築業、搬運工、礦工、造船工……等體力型勞工」、最低則為「經理階級(管理人員)」。
未來除了持續推動「老人防跌」計畫外,還應注重區分「跌倒」與「墜落」的不同目標族群,做更貼切的防跌設計。此外,職場安全,尤其是針對非體力型勞工的防墜落安全教育,也應特別加強。
關鍵字:跌倒墜落、死亡率、趨勢分析
詳情請見CEPS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