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 要
目的:2019年2月CLIA公佈新版標準。大多數生化定量項目的TEa都縮小,僅少數項目(如Cl、Na、T.CHOL等)維持不變。應用TEa在生化定量分析內部品管,主要在計算Sigma值及評估選擇品管規則與品管次數等。本研究主要探討2019年版TEa標準在生化分析內部品管的影響。
材料與方法:評估2019年5至2019年10月期間。以Beckman Coulter® DxC 700 AU生化分析儀器,評估 14項生化項目。比較2003年及2019年的TEa標準,以EZ rules 3評估各生化項目的Sigma值,及選擇品管規則與品管次數,偵錯率(Ped) 與假拒絕率(Pfr)。以Windows Excel(2016版)統計各生化項的品管失敗率。
結果:(1) 2019年TEa與2003年TEa標準的Sigma值大致相近。2019年TEa下修百分比較大的項目,其2003年的Sigma值也較高。2019年TEa標準縮小超過40%的4項目(AMY、UA、MG、TG),在2003年標準其Sigma值也高達20%。(2)TEa下修幅度與Sigma變化幅度一致。比較新舊TEa標準所得之Sigma值,發現所有15個品項,Sigma值與TEa標準的變化成正比。(3)2019年的TEa其Sigma值有明顯的改善。比較新舊TEa標準所得之Sigma值,發現4個項目可降至20甚至10以內,而有7項目由超過10降至接近10或低於10。(4)14項生化項目的偵錯率(Ped)與假拒絕率(Pfr)無明顯變化。大多數項目可維持Ped > 98 %與 Pfr < 5 %,與舊標準時無明顯變化。唯CRE與TP兩項因調整後的Sigma值小於6,品管規則須改為13s/22s/R4s/41s才能達到Ped > 95 % 與 Pfr < 5 %之要求。(5)品管規則改變後的品管失敗率,TP由0%上升至2%,而CRE則仍維持0%。
結論:過去檢驗室使用2003年TEa標準,各生化項目的Sigma值較大,多數項目都為單一品管規則,無法呈現真實的Ped 與 Pfr,及無法早期偵測出系統性或隨機性誤差。引用2019年TEa標準,各生化品項的Sigma值降低,對於品管失敗率影響不大,能呈現真實的Ped 與 Pfr,因此更能符合內部品質管制的要求。
關鍵詞:TEa、生化項目、Sigma、偵錯率(Ped)、假拒絕率(Pfr)
|